首页

国产剧情调教视频播放

时间:2025-05-25 18:09:15 作者:文化观察:除了“杭州六小龙” 浙江数字文化还有什么? 浏览量:75323

  中新网杭州5月23日电(林波)近日,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深圳文博会”)上,杭州“六小龙”——游戏科学、深度求索、宇树科技等企业代表的数字文化“尖兵”,成为展区最吸睛的一部分。

5月22日,浙江展区的机器人、机器狗吸引大家的目光。 (浙江省文化产业促进会供图)

  当杭州“六小龙”以炫酷的AI和机器人等技术成为焦点时,人们不禁要问——除了“杭州六小龙”,浙江的文化版图上还有什么?

  浙江拥有“万年上山、五千年良渚、千年宋韵、百年红船”的厚重历史,古迹遗存、文献典籍等文化资源更是灿若星辰。

  毫无疑问,深圳文博会上的人形机器人跳舞、AI生成影视、元宇宙文旅等黑科技,展现了浙江在“文化+科技”领域的领先实力。然而,若将视线稍稍偏移,便会发现,浙江的文化魅力远不止于此。

  浙江的文化产业不是只有“未来”,还有“过去”和“现在”。

  据悉,本届深圳文博会,浙江展区以“文化与科技共融,历史与未来辉映”为主题,组织了该省90家重点文化企业及特色展示项目参展,共设置“文化名片”“数字未来”“古韵今辉”“非遗文创”四个板块。

  良渚文明是讲好中国文化故事的“浙江之窗”。

  “文化名片”板块,展现了良渚玉鸟光影,其顶部造型如钱塘江潮奔涌,而良渚神徽纹则以数字肌理层层叠合,在虚实之间构建“水润天青·玉映文明”的叙事。

  与此同时,其核心展项《良渚·文明之光》通过3D建模,让观众“触摸”五千年前的文明温度。

  “良渚不仅仅是历史,它还可以通过科技活起来。”据“文化名片”板块工作人员介绍,良渚元素被转化为现代设计语言,成为浙江文化输出的重要符号。

  这种“古老文明+数字表达”的模式,正是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独特路径——既扎根历史,又面向未来。

  而今,杭州良渚遗址古城公园正利用虚拟化、数字化展示,丰富遗址展示体系,建成良渚古城数智体验馆,投入多个互动装置,让群众能够真正“看懂良渚、读懂良渚”。

5月22日,参展商了解浙江科技产品。 (浙江省文化产业促进会供图)

  在“古韵今辉”板块,越窑青瓷的釉色在灯光下流转,宋画中的生活场景通过VR技术重现,丝绸技艺被融入当代时装设计。这里没有高冷的文物陈列,而是以互动体验让观众感受传统文化的当代生命力。

  “我们不是简单地展示老物件,而是用现代设计重构传统美学。”一位参展商以丝绸制成的文创包为例说,“比如这款包,图案来自宋代山水,但剪裁是国际化的,年轻人很喜欢。”

  如果说“古韵今辉”是传统的升级,那么“非遗文创”板块则展现了文化如何赋能乡村。

  瑞安木活字印刷术、金东面塑等非遗不再局限于老匠人的作坊,而是通过跨界合作,成为潮玩、文具,甚至是游戏IP。

  以瑞安木活字印刷技术为例,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2010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急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5年3月,木活字印刷技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钏巧在瑞安展示木活字印刷作品。 周健 摄

  木活字印刷技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钏巧表示,在瑞安,各类充满木活字元素的艺术装置、展馆建筑分布在乡村的角角落落,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点”,实现了非遗与乡村经济发展的双赢。

  这种“非遗+”的模式,正是浙江乡村文化振兴的缩影。

  从良渚文明到数字未来,从宋韵雅集到非遗共富,浙江既有“六小龙”的科技锋芒,也有五千年文明的深沉底色,更有非遗共富的民生温度。(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2024郑州马拉松开赛 近4万选手畅跑“天地之中”

据支付宝的数据,至2023年四季度,来沪交易最大的三大境外电子钱包为:AlipayHK(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Touch'n Go eWallet(马来西亚)、 TrueMoney(泰国)。

“云南民歌大家唱”走进临沧 逾万名观众现场共享视听盛宴

在他看来,部分企业的竞业协议更多是为了“控制员工的流动”。他曾代理过一起案件,上海一名员工,原本做扫地机器人自动驾驶技术开发,跳槽到一家卡车企业,也是做自动驾驶,被前东家起诉违约,索赔七十多万。

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 围绕“调动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的种粮积极性,夯实粮食安全的根基”协商议政 王沪宁主持

石秀英生前积极参加在纪念馆举行的清明家祭、国际和平日主题活动、国家公祭仪式等。她总是不遗余力地将自己家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遭遇讲给青少年听。

重庆阴条岭发现苦苣苔科新种 命名巫溪马铃苣苔

走进陕西西安曲江新区“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踏歌台上,演员生动还原唐代名画《簪花仕女图》;青绿山水间,游客与古人“隔空对话”……边走边看,历史文化的美妙演绎渐入佳境。第一批24家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不久前正式授牌,成为很多游客出游的热门目的地。

吉林长春:枯枝变雕塑成冬日一景

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显示,全球经济增速将从2022年的3.5%放缓至今年的3%和2024年的2.9%,相比IMF7月对2024年的预测值下调了0.1个百分点,仍远低于其历史平均水平。此外,总体通胀继续放缓,按同比增速计,其预计将从2022年的9.2%下降至今年的5.9%和2024 年的4.8%。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